廣泛用於農工醫 進入人體後大部分會排出
鉛合金、鉛化物被廣泛應用於農業、工業或醫學上,可能經由皮膚、呼吸道及消化道進入人體;但大部分會由汗、尿、糞便排出,其餘留在體內的鉛,則會被儲存於骨頭及牙齒中。
早期中毒多與工作有關 現則因食用不明物
早期台灣的鉛中毒案例,以工作環境暴露於鉛金屬、油漆環境,或汽車業、塑膠製造業等為多。現在則以服用來路不明的粉末、草藥、偏方較常見,但案例數仍不多。
玩具口紅都有鉛 不當使用恐攝入過量
生活中像是罐頭食品、瓷器、釉器、吸管、彩色塑膠湯匙等餐具,及孩子的玩具、文具,還有口紅、眼影等化妝品,處處都含有鉛;若用到黑心產品或長期不當使用,就可能攝入過量的鉛。
身體不適會加速中毒 可能貧血想吐
當身體因過度疲勞、發燒等因素,使血液酸性增高時,骨齒中的鉛便會流入血中,加重鉛中毒症狀,包括全身痠痛、不明原因的劇烈腸胃痛、便秘、想吐、貧血等。
中毒又未治療 嚴重時會失智
若攝入過量的鉛,在體內累積到足以中毒的濃度時,會造成全身性器官損傷,長期鉛中毒未被診斷治療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神經麻痺、失智、記憶力喪失、男性陽痿、不孕等病症。
早期難診斷 議員住院找不出病因
然而,鉛中毒通常以慢性為主,少有急性中毒情形,加上症狀常被誤認是腸胃道問題,很難早期診斷。像此次台中市議員張彥彤一家鉛中毒,本月初就住院檢查,卻一直找不出病因。
預防勝於治療 這些事不要做
因此,減少暴露在含鉛環境,是預防鉛中毒最好的方法,包括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,不要選購色彩鮮艷的食器,與食物接觸的餐具不要有顏色或圖案,住家避免使用鉛水龍頭等。
若有吃中藥的需求 找正規管道才是上策
此外,民眾若有使用中藥的需求,國內對中藥材、科學中藥皆有嚴格規範,應洽詢合格的中醫師及中藥商,且用藥時應遵醫囑,切勿購買、食用來源不明的草藥、藥品,以免延誤就醫,甚至中毒。
孩童中毒難逆轉 應避免大骨湯
尤其孩童鉛中毒難以逆轉,更須嚴加防範,家長應避免讓其碰觸鉛電池,也不要使用油漆剝落的遊樂設施。且鉛容易累積於骨頭,應避免餵食嬰幼兒含骨頭的食物,如大骨熬煮的稀飯或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