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興「新布尼亞病毒」人畜共通傳染病
新布尼亞病毒會引起「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」(SFTS),是一種新興急性傳染病,且為人畜共通,有約7至14天的潛伏期,2009年首次在中國大陸湖北省出現感染病例。
蜱蟲叮咬、接觸患者 都可能感染
研究顯示,蜱蟲是新布尼亞病毒主要的傳播媒介,遭蜱蟲叮咬,或是直接接觸急性期病患、死亡病患的血液、體液、呼吸道飛沫顆粒等,均可能導致感染。
蜱蟲多隱身草叢樹林 活躍於4至10月
蜱蟲又稱壁蝨,主要棲息於草叢、樹林等郊外環境,4月至10月為活動季節,可寄生在家畜或寵物的體表,包括牛、羊、豬、貓、狗、鼠、候鳥、禽類等,都是蜱蟲的常見宿主。
或有發燒 伴隨血小板、白血球減少
感染新布尼亞病毒,多數患者會有噁心、嘔吐及食慾不振等腸胃道不適症,且會出現發燒,伴隨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及出血傾向,遭蜱蟲叮咬處,可能出現紅腫、皮疹、水皰或瘀斑。
感染重症 恐致多重器官衰竭死亡
發病第二周後,甚至會出現肝臟、腎臟等多重器官衰竭,或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,但多數患者經治療後可逐步復原,惟少數重症患者可能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,致死率約5%到17%。
常見中國農村 南韓、日本也曾現跡
新布尼亞病毒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浙江及遼寧,且多集中山區和丘陵等農村。過去南韓北部江原道及京畿道,及日本西部及南部,也曾出現疫情。
- 圖片來源:中央社
SFTS 台灣已列第四類法定傳染病
2019年11月,我國也發現首例感染新布尼亞病毒,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(SFTS),個案後因肺炎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病逝。我疾管署已在今年4月,將「SFTS」列第4類法定傳染病。
國人瘋登山 當心蜱蟲叮咬惹病上身
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登山成了國人的熱門運動;然而,山區野外正是蜱蟲最常活動的地方,又被山友稱作「八腳怪」,不僅有機會引起SFTS,也可能造成萊姆病、蜱媒腦炎等。
不慎遭咬 應盡速以鑷子摘除蜱蟲
若發現遭蜱蟲叮咬,應盡速將蜱蟲摘除,建議使用鑷子貼近皮膚,夾住蜱蟲的口器,以緩慢但穩定的力量向上拉,避免其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,並使用肥皂沖洗叮咬處,可降低感染機會。
山區活動 應著長袖衣褲、噴防蚊液
民眾若至郊區、山區活動,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,應穿著長袖衣褲、手套、長筒襪及長靴,並將褲管紮入襪內,皮膚裸露部位,則應使用政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的防蚊藥劑。
出現疑似症狀盡速就醫 主動告知活動史
戶外活動結束後,應盡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,減少蜱蟲附著和叮咬風險。若出現疑似新布尼亞病毒感染症狀,應趕緊就醫,並告知醫師有無出入郊區、草叢等活動史,或蜱蟲叮咬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