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戰後同盟國分區占領 德國一分為二
1945年德軍宣告無條件投降,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。戰後,同盟國美、英、法、蘇分區占領德國,1949年美、英、法於西德實施民主憲政,蘇聯則在東德實行共產社會主義。
柏林也分東西 築起高牆斷絕30年
隨著二戰後的冷戰開打,位處東德陣營的柏林也被一分為二,西柏林由美、英、法控制,其自由氛圍,加上東德爆發經濟危機,大批東柏林民眾投奔西德,迫使東德於1961年修築柏林圍牆,終結逃亡潮。
- 圖片來源:Reuters/達志影像
柏林圍牆倒塌後 東西德終於走向統一
1989年11月9日,柏林圍牆終於在一連串示威後拆除、倒塌,兩德並於1990年正式簽署統一條約,10月3日東德各行政區併入聯邦德國,分裂40年的東西德至此統一。
兩德統一後 東德經濟逐漸回穩
兩德統一後,德東的經濟規模較1990年已有兩倍的翻轉,經濟發展積極、失業率下降,至今,德東的經濟實力甚至追平法國不少地區,部分德東城邦的人均GDP也幾乎達到歐盟平均水平。
形式上的統一完成 人心統一仍在進行
然而,出身東德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曾坦言,德國形式上的統一已經完成,但德國的人心統一,自1990年以來仍舊還沒完成,「德國統一並非完全結束的狀態,是永無休止的過程。」
民粹、難民議題影響 東西隔閡漸浮現
近年來受到極右翼、民粹主義、難民議題等挑戰影響,東西德之間的隔閡也因文化、經濟與政治衝突日漸浮現。2018年德國《統一形勢報告》指出,兩德差距雖在縮小,但德東要趕上德西的腳步,仍非常緩慢。
德東人像「次等公民」?難上高階職位
2019年公告的《統一形勢報告》還提及,許多前東德人民仍認為自己是「次等公民」,德東人在高階政治職位的人數代表性不足,在高階商業職位所占比例亦不足。
仍缺大型企業 東德人均GDP仍低於全德
今年的《統一形勢報告》則指出,德東仍缺少大型跨國公司和實力雄厚的中型企業,且人均GDP仍低於全德平均,德國官員指出,當年共產專制的傷害及統一後的巨變,仍是東部至今難以抹去的傷痛。
- 圖片來源:Reuters/達志影像
- 圖片來源:Reuters/達志影像
兩德統一30周年 梅克爾下台前最後一次
兩德統一將屆滿30周年,也會是梅克爾在2021年卸任前,最後一次主持「統一日」。在東德教育下成長的梅克爾,已四度連任總理,不僅有「鐵娘子」之名,更被認為是歐盟的實質領袖。
德國接掌歐盟主席國 成員國期望大
自今年7月1日起,德國接任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半年,對於德國未來走向,外媒分析,德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受的打擊,較其他歐盟國家少,因此歐盟成員對德國擔任主席國抱有很大期望,盼德國能帶領歐洲渡過危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