懶人卡
53
已新增至「我的收藏」
潮間帶生物的家 「藻礁」10年才長1公分
藻礁為「無節珊瑚藻」所構築的多孔隙礁石地形,是潮間帶生物的極佳居所,具高度生物多樣性。藻礁生長速度極慢,平均10年才長1公分,大面積的藻礁地形更是罕見。
國寶級地景 綿延27公里的桃園藻礁
桃園市觀音至新屋外海,綿延著長達27公里的藻礁地形,是全台規模最大、最完整的礁體,至少歷時5000至7500年才得以形成如此壯闊的地景。
減核減碳vs.藻礁保護 能源、生態兩難
為實現「非核家園」且兼顧減碳,經濟部規劃提高天然氣發電量,並委由中油於桃園觀塘工業區外海興建天然氣接收站,預計填海造陸77公頃,此舉將使鄰近的大潭藻礁遭嚴重破壞。
中油為何執意選擇大潭?
- 鄰近藻礁的大潭發電廠,為全台最大天然氣發電廠,但長期仰賴台中及高雄接收站以管線配送天然氣,如欲提高發電量,現有供氣已趨於飽和。
- 觀塘工業區外海管線及設施完備,且鄰近大潭發電廠,又位在北部地區,可減少當前大量南電北送所需的成本,是最符合效益的選項。
工程開挖、廢水汙染 藻礁陷生存危機
中油2007年在觀音外海的海管埋設工程,已破壞近1公頃藻礁,遭開挖的藻礁多年來都無造礁現象,加上鄰近工業區的廢水汙染,許多藻礁幾乎不再生長。
雪上加霜! 中油工程將再挖30公頃藻礁
大面積藻礁不再生長已令人憂心,此次中油的天然氣接收站工程,又預計剷除或掩埋約30公頃的藻礁,專家認為,未經生態調查而貿然破壞,其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中油提異地復育 學者打槍:行不通!
中油所提交的分析報告指出,所選廠址為藻礁生態豐富度較低的地區,對生態衝擊不大,同時也提出移地復育的補救方案,但學者劉靜榆直言:「一定行不通!」
搶救大潭藻礁 環評決議退回
桃園居民及許多NGO團體,於今年4月北上請願未果,日前發起「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」連署,要求中油另覓新址。中油表示目前無替代方案。曾在7/3環評因恐破壞大潭藻礁,決議「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」。
環評「翻案」成功 鄭文燦臉書被灌爆
10/8觀塘案環評案卻「翻案」成功,以7票過關,但期間爭議不斷,除了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請辭,環委王价巨更批評:「能改變嗎?不期待了。」桃園市長鄭文燦因曾經在2014年力挺應保留大...
登入後即可張貼留言。